当前位置: 主页 > 争鸣评论 > 评论 >

论王晓银彩墨艺术学术性



2016-05-26 东方艺术网 刘祥亮 阅读:0
论王晓银彩墨艺术学术性

王晓银,1965年生,当代著名人物画家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,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,甘肃国画院副院长,中国老子书画院名誉院长。

夕阳、晨曦、戈壁、大漠、骆驼、草原、村庄……一幅幅颇具张力的画面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思索,营造了意趣盎然、格调高雅、色彩夺目、意境悠远的艺术境界。这是中国彩墨骆驼创始人、著名画家王晓银先生的作品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。 细观其作品,发现其骆驼画大体呈现两种不同的面貌,一种是纯水墨的,一种是彩墨的。大自然中的骆驼皮毛是不带颜色的,为什么要创作彩墨骆驼呢?这是画家在传统的基础上“灵心自悟”、大胆创新、推陈出新的结果。 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的,是对生活的写照。作为少数民族的画家,王晓银常到裕固族生活的场所——大漠戈壁里体验生活。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。他必然会观察到,在晨曦或夕阳映照下的骆驼会呈现金黄或血红的颜色。清代著名画家金农诗云:“夕阳返照桃花坞,柳絮飞来片片红”。柳絮本来是白色的,但夕阳的余晖却给它抹上了一缕玫瑰红。它们其实是一个道理。有了“目亦同应,心亦俱会”的观察,剩下的就是“以形写形,以色貌色”的创作了。 石涛在《苦瓜和尚画语录》里说:“古者,识之具也。化者,识其具而弗为也。具古以化,未见夫人也。尝憾其泥古不化者,是识拘之也。识拘于似则不广,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。”石涛在其著作里批判了“泥古不化者”而鼓励“借古以开今”的创新精神。当然,创新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。离开了继承,所谓的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。

王晓银的彩墨艺术的创作,大约受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启发:

一是明代著名画家蓝瑛的彩墨山水,即用“重彩没骨”法绘成的山水画。画面色调明丽,色彩对比强烈,争妍斗丽,在运用石青、石绿、朱砂、赭石等矿物质颜料方面独具特色,具有特殊的装饰美感。其画法既不同于勾线、填色、描金的大青绿山水,也不同于水墨皴染为主、设色为辅的小青绿山水;

二是唐三彩骆驼、马、仕女。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,以黄、白、绿为基本釉色,后来人们习惯把这类陶器称为“唐三彩”,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。它吸取了中国国画、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,采用堆贴、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,线条粗犷有力;

三是敦煌壁画。敦煌壁画在结构布局、人物造型、线描勾勒、敷彩设色等方面系统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承演变,以及中西艺术交流融汇的历史面貌,艺术价值弥足珍贵。甘肃金昌市距敦煌莫高窟不远,王晓银参观敦煌壁画占了地利人和,跟外省的画家相比可谓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了。

综上所述,王晓银先生借鉴、吸收了多方面的知识和营养,发扬“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”的主观创造精神,经过积极探索,纵笔挥洒墨彩飞扬,灵活运用点抹皴擦等技巧,创作出了形神兼备、气韵生动的彩墨骆驼人物画。有的用彩墨散锋丝毛,再用水墨略染;有的先用彩墨晕染,再以水墨丝毛。无论用哪一种技法,画面的骆驼都显示出毛茸茸的蓬松感和立体感。在美术创作中,不论山水、花卉或动物,色彩不仅是对大自然具体物象的反映和表现,同时也是色彩对比的体现,冷中有暖,暖中有冷,要求色彩对比得丰富和强烈,画面才有魅力。这就不难理解画家笔下的骆骆色彩的丰富:既有大自然的色彩,也有画家感情的色彩。就像金碧和青绿山水的色彩也远比生活中的物象要绚丽一样。且彩墨骆驼和衣着鲜艳服装的裕固族人十分和谐,成为大漠戈壁画面中一道亮丽的风景,达到了“天人合一”的艺术境界。 大漠戈壁的自然环境是恶劣的,风景是壮美苍凉的。但王晓银先生笔下的骆驼,似乎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,驱赶了画面中的冷色和荒凉,给人以美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。

论王晓银彩墨艺术学术性

论王晓银彩墨艺术学术性

论王晓银彩墨艺术学术性

论王晓银彩墨艺术学术性

论王晓银彩墨艺术学术性

 



(责任编辑:逸博)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上一篇:你不知道的文人画四分说,老马来告诉你
热点内容